东瀛“王羲之”空海书法艺术概述丨下

明灯易学 国学宗教 1.4W+
公众号:明灯易学 微信号:262412998
前几年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带火了日本作家梦枕貘、更带火了日本一代高僧空海。空海,生于日本宝龟五年(774),卒于承和二年(835),是活跃在日本平安初期的人物,其于佛教、教育,父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日本延喜二十一年(921),醍醐天皇赐谥号为“弘法大师”。空海不仅是日本佛教的一代宗师,更被誉为“日本的王羲之”。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介绍空海的书法艺术。第三章 空海回国后书法一提到空海,就不能不说《风信帖》,现存于东寺的《风信帖》是作于弘仁二年——四年(811-813)之间的书信,这些书写时写给天台宗的宗祖——最澄大师的,原存五封,1350 年被盗走两封,1592 年由丰臣秀次装成现状,因卷首有“风信云书”四字,故名《风信帖》。这卷《风信帖》在日本书法史上的地位就如同《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一样。这三封书信,风格各异,然而都未能脱去“二王”的影子,第一封信写的特别之好,用笔丰富多变,前二行用笔较为坚实,表现出对最澄的敬意,之后则放开书写,流畅轻松。第二封用笔较重,转折处带有楷书的意味,略显生硬,然而文意和书法相通,亦显品格。第三封则是随意,流畅、秀丽如行云流水般行笔。这三札用的笔看起来很硬,但是点画沉着安静,又有一股静气,由于这卷书法写的实在是太过于精彩,且有很重的“二王”烙印,前几年甚至被某知名美院做了书法临摹的考题。如果说《风信帖》是日本法书第一帖绝不为过。此作的书写感觉与几年前未入唐时写的《聋瞽指归》完全不同,由行书到草书迈进。书写状态也是完全不同,由以前的“意气风发”过渡到有几分平淡、萧散。技法上也由几分生涩变成出神入化。至于受信人最澄,这也是不能不说的人物。最澄是日本天台宗的开创者,创建了天台宗的总本山——延历寺,在空海回国后,最澄前往学习真言密教,由于最澄时为日本国内的佛教领袖,并没有整段的时间来学习,就让弟子泰范前往学习,而《久隔帖》就是最澄写给泰范的信札。《久隔帖》这封收藏在奈良国立博物馆的《久隔帖》作于弘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813年),最澄时年四十七岁,空海四十岁,此信便是寄与正在空海门下学习的弟子泰范的,全札用笔沉稳、疏朗,其用笔也与“二王”相近,尤近《集字圣教序》,可见当时学王之风盛行。综上可知,当时日本书法的主流还是深受“二王”影响的,空海回国后,书法成为了他进行弘扬佛法的工具,多次为皇家书写屏风,深受嵯峨天皇的赏识,为日后的弘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空海还非常善于表演书法,据《弘法大师形状词》所绘,当时的空海可以双手执笔、双脚执笔、口中含笔同时题壁,故而产生了“五笔和尚”的称号。不仅如此,空海还将自己从唐带回来的密教法具抄录成册,上呈给天皇,由于嵯峨天皇痴迷书法,见到空海这精妙的书艺,便很快就宠幸于他,为空海日后创建高野山打下了政治基础。值得一提的是空海带回的不仅是密教法具,还带来了很多书法作品,据《弘法大师全集》载,其带回的书法作品有:《奉献杂书迹状》一首:德宗皇帝真迹一卷、欧阳询真迹一卷、张谊真迹一卷大王《诸舍帖》一卷《不空三藏碑》一卷 岸和尚碑一铺徐侍郎《宝林寺诗》一卷 释令起八分书一帖 谓之行草一卷 鸟兽非白一卷《梵字悉昙字母并释义》一卷、《古今文字赞》三卷、《古今篆隶文体》一卷、《梁武帝草书评》一卷、《王右军兰亭碑》一卷、《昙一碑铭草书》一卷、《大广智影赞》一卷李邕真迹屏风一帖 11空海回到祖国后的书法中,飞白书、杂体书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有了寺院,就该设立密坛了,空海回国后,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寺院,由于密教重“事相”,且学密教前要接受灌顶,那么,接受灌顶时,必不可少的一件法具就是“曼荼罗”。如今收藏在教王护国寺(东寺)的《真言七祖像》便是“曼荼罗”的一种,关于这七祖的画像,在呈送给嵯峨天皇的《御请来目录》中说:“则唤供奉丹青李真等十余人,图绘胎藏、金刚顶等大曼陀罗等一十铺….” 12 后来,空海又在画像上题了字。《真言七祖像》这些文字与武则天题额的《升仙太子碑》以及《尉迟敬德墓志》的志盖相同,属于飞白书。唐孙过庭在其理论著作《书谱》中说:“复有龙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类。乍图真于率尔,或写瑞于当年。巧设丹青,工亏翰墨,异于楷式,非所详焉。”13这段话说得就是杂体书(又名飞白书),通过《升仙太子碑》的碑额中看出,这种极富装饰意味的书法起收笔多有模仿鸟兽形类。然而空海在《七祖像》上的题字则不然,虽然很有装饰意味,但并无鸟兽之形。日本学者中田勇次郎认为 14 ,空海的飞白书采用了诸多梵字的因素,他带到日本去的《古今篆隶作品》就有“天竺书”一项,杂体书法采用梵字是从古代就有的事情,自古以来,人们对飞白书的工具就产生过许多讨论,认为毛笔是不能书写出飞白书的纹理。日本前卫书法家冈本光平先生认为,这是由两片木片夹一块竹纤维的笔写成的。同时,这种带有梵字特征的书法,也是为了配合佛教法事的庄严来书写的。至于说杂体书,现存高野山释迦文院的《益田池碑铭》是写于天长二年(825年)的作品,现存摹本。这卷书法有几个比较显著的特征:1、书法属于晋唐行书风格,草书较少;2、还有篆书和隶书,虽然以行书为主,但在部首、偏旁使用了篆书或隶书的写法;3、几乎通篇都有粗大的文字夹其中;4、使用了武则天在公元 690 年造的文字;5、左书反写;6、有鸟虫书;7、有转宿篆书;8、有垂露篆书;9、还有鹄头书、偃波书等杂体书;10、装饰丰富。形成这种书风的原因可能与空海的书学主张有关。在空海的书学理论《敕赐屏风书了即献表》中说:古人《笔势论》云:“书者,散也。”非但以结果为能,必须游心境物,散逸怀抱,取法四时,象形万类,以此为妙矣。15正是基于如此的理论,空海才会用此杂体书来写这篇文章,表达出那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若是站在宗教的角度,这里或许能看出空海对密教的一种理解。第四章 空海的书学观点与影响日本中古时期有涉及书法理论的人极少,空海始发其端。有关其书学思想的文章较少,大致有《唐青龙寺三朝国师碑》、《敕赐世说屏风书了献表》、《敕赐世说屏风书了即献表并诗》、《大和州益田池碑》、《沙门胜道上补陀洛山碑》、《刘希夷集书上表》、《进杂书迹表》、《进真行草等笔表》、《进春宫笔启》、《刘廷芝集书上表》、《进悉昙等书表》、《进李邕真迹屏风一帖表一首》等。其中最能表现空海的书学观点的是《敕赐屏风书了即献表》。这篇文章收入了《高野杂笔集》以及《遍照发挥性灵集》,二者略有小异,引文用的是王益鸣先生著《空海学术体系的范畴研究》所载的合校本。《敕赐屏风书了即献表》中说:古人《笔势论》(《性灵集》作《笔论》)云:“书者,散也。”非但以结果为能,必须游心境物…….又说:或曰:“《笔论》、《笔经》譬如诗家格律。”诗有调声、避病之制,书亦有除病会理之道。诗人不解声病,谁偏诗什?书者不明病理,何预书评?又作诗者,以学古体为妙,不以写古诗为能。书亦以拟古意为善,不以似古迹为巧。考空海的书论中,反复提及了一个人,那就是蔡邕。空海文章中反复出现蔡邕的名字,是否就表明,空海和蔡邕是具有某些联系呢?应该说是十分密切的。蔡邕在中国的影响此处不述,其在日本的影响则是巨大的。日本早期书道“入木道”其中国的始祖就是蔡邕。日本的始祖则是空海,其具体关系请详参中田勇次郎《书圣空海》(第 54 页,法藏馆,昭和五十七年)的“空海和入木道”一节。应该说,空海的书学思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蔡邕,而且很注意用“散”字来表达。可以说“散”就是空海书学的核心思想。《说文解字》中释“散”为“分离也”,段玉裁注:“分散之意也”。蔡邕《笔论》中说:“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16应该说,蔡邕主张书法应当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让自己的性情显露,如果是迫于所求,那即使是上乘的书写工具也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所写的:“偶然欲书”一样,只有将心中所想的意愿表达出来,才能够得到上乘之作,相比这种观点深深的影响了空海。若是说,为了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其最好的实现途径便是草书了。中国最早的书法理论著作《草书势》的存在并非偶然,其原因便是如此了。正是草书的狂逸,才让许多文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空海的弟子真济在《性灵集》的序文中说:“天假吾师多技术,就中草圣最狂逸,不可得难再见,是以啄鸡奔兽之点,独留九州,涌云回水之画,盛变八法。”17这倒是颇能概括空海的书法特点。究其根源,便是空海的“散”的书学思想的指引,导致了他的书法的狂逸。进一步讲,这种书学的观点进一步加深和空海自身的佛学素养结合,便会有更深的含义。《敕赐屏风书了即献表》云:“空海元耽观牛之念,久绝返鹤之书……”这照例的谦逊之语中,说自己并没有下功夫练习,只是忙着“耽观牛之念”。渡边照宏、宫坂宥胜校注的《三教指归》《性灵集》(第 210 页,若波书店,昭和40 年)就此解释道:“一种禅定三味,如同屠夫将牛完全解体那样,菩萨亦以般若之智慧入禅定,观一切皆空。”这种境界,是见得“真”书法的,颇有道家“返璞归真”的意味,知道这一点后,便不难认识到空海的晚年为什么这么重视杂体书了。空海的杂体书非常重视对待自然的描摹,就像《益田池碑铭》一样,空海通过杂体书来表现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知,同时,空海人生的最后一件书作《御遗告》亦是杂体书来写的,亦是表达了人生的圆满和生命的升华,这一切,无不来自“耽观牛之念”及“散”的书学观点之中。可以说,空海的书学观点是超脱的,是出尘的,同时,他也是将生命的历程糅合到书法之中,用书法表观生命,用生命诠释书法。五、结语通过以上对空海的书法和事迹的简析,我们不难看出,空海的书法渊源,深受“二王”的影响,又加上到唐求法后,受教于韩方明,又加上自身的修行,心性的沉淀,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貌,并且大力弘扬了诸如“飞白书”、“杂体书”等书法样式,开启了日本“唐风书法”的时代,为日本书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成为中日书法交流的重要人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东瀛“王羲之”空海书法艺术概述丨上(点击文字查看《东瀛“王羲之”空海书法艺术概述丨上》)11 见王益鸣著《空海学术体系的范畴研究》附录12 见王益鸣著《空海学术体系的范畴研究》附录13 引自(宋)陈思《书苑菁华》14 见[日] 木本南邨《弘法大师·空海与书法》15 见王益鸣著《空海学术体系的范畴研究》附录13 引自(宋)陈思《书苑菁华》14 见[日] 木本南邨《弘法大师·空海与书法》15 见王益鸣著《空海学术体系的范畴研究》附录16 引自(宋)陈思《书苑菁华》17 引自王益鸣著《空海学术体系的范畴研究》附:空海携带回日本物品表种类明细备注佛教典籍新译等经都一百四十二部二百四十七卷梵字真言赞等都四十二部四十四卷论疏章等都三十二部一百七十卷据《上新请来经等目录表》佛教法具佛舍利八十粒刻白檀佛菩萨金刚等像一龛白绁金刚界三昧耶曼陀罗尊一百二十尊五宝三昧耶金刚一口金铜钵子一具二口牙床子一口白螺贝一口据《上新请来经等目录表》书法德宗皇帝真迹一卷欧阳询真迹一卷张谊真迹一卷大王《诸舍帖》真迹一卷《不空三藏碑》一卷岸和尚碑一铺徐侍郎《宝林寺诗》一卷释令起八分书一帖谓之行草一卷鸟兽非白一卷①李邕真迹屏风一帖②① 据《奉献杂书记状》② 据《献东太上李邕书迹表》杂文刘希夷集四卷副本③《急就章》一卷《王昌龄集》一卷杂诗集一卷《朱昼诗》一卷《朱千乘诗》一卷杂文一卷《王智章诗》一卷赞一卷诏敕一卷译经图记一卷④《梵文悉昙字母并释义》一卷《古今文字赞》三卷《古今篆隶文体》一卷《梁武帝草书评》一卷《王右军兰亭碑》一卷《昙一碑铭草书》一卷《大广智影赞》一卷⑤③ 据《书刘希夷集献纳表》④ 据《献杂文表》⑤ 据《献梵字并杂文表》参考文献:1、[日] 木本南邨 著《弘法大师·空海与书法》林书杰译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0 年第一版2、王益鸣 著《空海学术体系的范畴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第一版3、朱关田 著《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 年第一版4、(宋)陈思编纂《书苑菁华》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年第一版5、朱友舟《狸毛笔考述》南京艺术学院报 2013 年 02 期6、祖风宣扬会《弘法大师全集》明治四十三年注:文中图片若非注明,皆引自网络。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师傅微信:262412998点击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