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看久了会写诗的谢女咏雪 有一次,东晋名士谢安召集谢家子弟谈诗论文。忽然天降大雪,谢安想借此考考他们,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却不以为然:“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时的谢道韫年岁尚小,以柳絮来形容飞雪,实在是形神兼得,谢安大为赞赏。因为这个故事,“盐絮”一词成了美好的诗句的代名词。如李清照 《青玉案》:“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馀双泪,一似黄梅雨。”“谢女”、“咏絮才”则成了才女的代名词。如曹雪芹《红楼梦》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焦先雪寝 焦先是汉末隐士,他平时沉默寡言,常常“露首赤足,结草为裳”。一次,焦先的草屋被野火烧毁,人们去看他时,只见焦先端坐在火中,草屋都已经烧成灰烬了,焦先才慢慢站起来,他身上的衣服却没烧着。后来焦先又把草屋盖了起来,忽然下了一场大雪,很多房子都被大雪压塌了,焦先的草房也被雪压倒了。人们再去看时,找不着他,害怕他冻死,就扒开草房寻找,只见焦先卧在雪底下熟睡,面色红润,呼吸均匀,如同在盛暑时醉卧的状态。人们都认为焦先是异人,很多人想向他学道,焦先拒绝了。后来他远离人群,也不知去了什么地方。后因以指隐居的生活。如元戴良《次韵春雪禁体》:“卧庐正慕焦寝安,扫径却嗟袁路断。”雪夜访戴 王徽之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生性高傲,不愿受人约束,行为豪放不拘。一次从酣睡中醒来,看到一地洁白。于是,诗性大发,吟起了左思的《招隐诗》来。吟着吟着,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而这时的戴逵却远在剡县。顾不得这些,他立马划着小舟连夜前往。经过一夜的奔波,他终于来到了戴逵家门前。不知怎么的,他却突然折返。后来,有人问他这又是为何?他答:“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后因以“乘兴”、“剡溪兴”指趁一时高兴;兴会所至。以“访戴”指造访故友。孙康映雪 晋代,有个叫孙康的书生,幼时家贫,无钱买灯油,不能夜读。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缝里透进几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照出来的,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回屋拿书,在雪地中一试,果真可行。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如此。正是这种苦学的态度,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终成一位饱学之士。后用为勤学苦读之典。如唐权德舆《旅馆雪晴》:“丈夫富贵自有期,映雪读书徒白首。”袁安困雪 汉代的某年,洛阳遭遇罕见的大雪,雪灾导致很多人外出行乞。洛阳令在视察灾情时,来到袁安家门口,只见积雪如故,以为人已被冻死,急忙命人除雪进屋查看。却见袁安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洛阳令很是惊奇,问道:“你为何不出来乞食?”袁安答:“天下大雪,人人皆饿,我怎么可以再去打扰别人?”洛阳令为之感动。后来,洛阳令上表举荐他为孝廉。袁安从此踏上了仕途,终成一代名臣。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如宋梅尧臣《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闭门我作袁安睡,呵笔君为谢客谣。”苏武啮雪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强行扣留。为了让苏武投降,单于断绝他的饮食,并将他幽禁在大窖里。幸而天降雨雪,孙武就用雪就着毡毛吃下,坚持了数日。匈奴人见他活下来,便以为是神的旨意,于是将他发配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也正是在这种意念和决心的支撑下,苏武在匈奴呆了19年而不失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景仰。程门立雪 北宋的一个雪天,杨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他们没有贸然上前推开半掩的屋门,只是恭立门口,静候程颐醒来。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程颐醒来时,门外雪已有一尺深,再看二人,大为感动,从此更加尽心教导。后来杨时果然不负重望,得老师真传,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并独成一家,世称“龟山先生”。从此,学问史上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尊师重道也有了更形象的代表。踏雪寻梅 孟浩然酷爱梅花,雪天时,他便骑着毛驴冒着风雪去赏花。有人问他原由。他便称:在寻找作诗的灵感。踏雪寻梅,也因此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演绎为千古流传的佳话。湖心亭看雪 明末清初,有个大学者叫张岱。他博学多闻,喜欢游山玩水、品茗赋诗的诗意生活。一年,连下三天大雪。雪刚停,张岱便乘着一叶小舟,前往西湖上的湖心亭看雪。舟停靠岸时,张岱隐隐听见人的说话声。原来,湖心亭中已有两个人,他们对坐在毡子上,边喝酒边聊天,好不惬意。张岱上前道:“没想到,如此风雅之事,竟让二位占了先机。”那二人见到张岱也很惊喜:“想不到,这里还能遇到您!”没有过多的寒暄,素昧平生的三个人,像老朋友一样,一起饮酒赏雪、谈古论今。点击“ ”,查看更多精选诗词
版权声明:命理、风水、道门玄学! 学习方式:微信号:262412998 ;公众号:(明灯易学)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