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唐·王维 注释1.别业:别墅。2.家:安家。南山:终南山。陲(chuí):边缘,旁边。3. 胜事:谓美好的事。4. 值:遇到。叟(sǒu):老翁。 背景王●维这首诗大概作于乾元元年(758)以后,而此时的王维也差不多到了耳顺之年,年轻时的那种锐意进取、积极入世的心态已被平淡空漠、幽寂无为的心境所替换。因而,这一时期的诗处处散发着空灵的禅味。我们现在读王维的诗,也许会觉得王维“性本爱丘山”,生来就适合隐居。其实不然,王维曾经也是一个热衷功名之人。公元701年,王维出生在一个
佛教氛围浓郁的家庭。受母亲的熏陶,小时候就与佛结缘,经常在家焚香诵经。当然,年轻时的王维胸怀远大的理想,积极寻找入仕的门径,以图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唐玄宗开元十九(731)年(或曰开元九年),王维状元及第,却被授予了地位低下的太乐丞之职,后来因手下犯了僭越之罪,被贬济州司户参军(管理仓库的小官)。张九龄任相,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张九龄罢相后则又遭贬谪。宦海沉浮,令王维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意识到自己的理想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很难实现。于是,他把注意力投向了宁静悠然的田园,处于半官半隐之间。还在蓝田辋川修建一座别墅,开启了他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王维被叛军捕获,被迫出任伪职,他服药装哑不从,并写了一首《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长安收复之后,王维按律当斩,但因他的弟弟和宰相为之请罪,加上《凝碧池》这首诗的作用,朝廷才免了他的死罪。到了乾元元年以后,王维也算彻底脱离了“尘网”,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之中参禅悟道。 赏析诗的首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点出隐居终南山的原因,并点明了诗人的人生归宿。这里的“道”当指佛教,一个“颇”字,表明其礼佛之心十分虔诚。“南山”即终南山,为“道文化”、“佛文化”圣地,因而作者晚年把家建于此处。那么,作者在这里生活得如何呢?他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兴致来了,“我”就独步漫游,沉醉在山水胜事之中,自得其乐。“独往”自然有些许的落寞,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潇洒呢?“空自知”,似乎也带有一丝的无奈,但诗人并没有把它放心上。到底是什么样的“胜事”,令诗人乐此不疲呢?以下两联就是作者给出的答案。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此诗绝佳的句子,更是一种人人向往的神境。对一般人而言,独自在山中缘溪而行,突然到了溪水尽头,无路可走了,该如何是好?是焦躁不安,抑或失落不平?但对“诗佛”王维而言,这根本不算什么,人生处处有风景,你看天上的云卷云舒,不也是一种风光呢?无路可走又何妨,“我”干脆就地坐下静看风云变幻,陶渊明不是说过吗,“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因此无须抱怨焦虑。这两句不但绘出一幅淡雅的山水画,还蕴含禅机,是王维物我一体境界的体现。“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二句,进一步写“胜事”,从自然过渡到人事,为全诗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偶然”是一个关键词,如果说前面“行到水穷处”是偶然之“惊”,那么“值林叟”则是偶然之“喜”,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此外,前面的“坐看云起”是物我一体之境,“谈笑无还期”则是人我两忘之境,这是真正的“空”境。 古诗词赏析|中华经典诗文,古诗文,经典诵读,古诗词,诗词古诗词大全古诗词鉴赏
版权声明:命理、风水、道门玄学! 学习方式:微信号:262412998 ;公众号:(明灯易学)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