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背诗菊
国学宗教
9.1K+
公众号:明灯易学 微信号:262412998
中华经典诗文,古诗文,经典诵读,古诗词,诗词古诗词大全古诗词鉴赏古诗词赏析 | 每日背诗重温那些年我们一同背诗的时光背诗复习11.04202111.03每日背诗 | 观猎11.02每日背诗 | 闻鹧鸪11.01每日背诗 | 少年行菊郑谷 〔唐代〕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译注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1.王孙:公子哥。2.蓬蒿:野生草。3.由来:因此从来。4.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简析题为菊,但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写菊。“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菊苗没太大的差别,养尊处优的公子王孙们,是很容易把菊苗当作蓬蒿的。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下一句就更能看出作者的用意了。“九日枝枝近鬓毛”,这第二句是说,菊苗到了重阳节,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与蓬蒿有了本质的区别。你看,一枝又一枝的菊花插在大家的鬓发间。请问:有乱插蓬蒿的吗?没有。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古诗词赏析|中华经典诗文,古诗文,经典诵读,古诗词,诗词古诗词大全古诗词鉴赏赏析原创背诗唐诗宋词点击“ ”中华经典诗文,古诗文,经典诵读,古诗词,诗词古诗词大全古诗词鉴赏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