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之事,如同修行。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让身心脱落,心中不起任何的念头,专注于当下。例如吃饭时就是吃饭,不要去想一些其他的事情。专注在吃饭这一件事情上就好。当你真正做到这些事情时,即便是粗茶淡饭也会令你顿时感觉鲜美无比。弹琴的最高境界是“清微淡远”,而想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奏之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个优秀的演奏者,其演奏时的专注度一定会很高。记得一位琴界前辈叙述刘少椿先生在抗战时期弹琴的状况:窗外炮火连天,屋内刘少椿先生若无其事的在专注的演奏《平沙落雁》。我们如今听到刘少椿先生《平沙落雁》的录音,依旧能够看到一位褪尽铅华的老者在室内一丝不乱的演奏古琴。那种平静、恬淡、高远的境界,仿佛是天外来音,真如那隐居山林中的智者一般,没有任何世俗间的“俗气”,超凡脱俗。而这种状态的体现与禅修者的状态真是不谋而合。在《楞严经》中曾说过成佛的“二十五圆通”。其中就有一“耳根圆通”,藉由听闻各种声音而达到心灵的寂静。在打坐时专注于听闻一种声音,让心中的念头渐渐消灭。而结合到弹琴上,则是弹琴者要专注于自己所演奏的曲目上,声音的轻重、长短,“音”和“韵”的关系。但如果仅仅是关照构成自己演奏曲目的每一个音的话,那就不是高明者所为了。如果在“技法”和“意境”这两个层面来侧重的话。我认为,一个高明的演奏者会更加倾向于关注“意境”层面。而“意境”的炼成,则需要演奏者的自己心性的修养。古琴音乐的最高追求是“清微淡远”,而“清微淡远”的要求则更需要一个人的心性上的安定。如果一个人认为意境的造就只是简单的把音乐速度放慢那就大错特错了,刘少椿先生的《梅花三弄》比我们很多人的演奏都要快,但其意蕴却比我们很多人都强。原因是什么呢?这就在于我们很多人心性到不了刘少椿先生的心性所达到的高度。而意境的达成,则需要我们去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心安定下来以后,我们的琴声就会安静,再加上演奏者的自身修养,其琴曲的境界会较之前更上一层楼。那如何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呢?我认为,最为简单的办法就是专注于弹琴当下。只有我们全神贯注于琴上时,心中才不会起任何念头,久而久之,其意境自会安静下来,这个过程就如同坐禅一样。历史上,善琴的大德高僧不在少数。修行的境界亦是弹琴之“心法”。这个“心法”是弹琴的精髓,亦是弹琴之趣味所在。完
版权声明:命理、风水、道门玄学! 学习方式:微信号:262412998 ;公众号:(明灯易学)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