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翰学术从敦煌壁画看“如意轮信仰”

明灯易学 国学宗教 1.4W+
公众号:明灯易学 微信号:262412998
从敦煌壁画看“如意轮信仰”摘要密教是汉传佛教八宗之一,曾于唐宋时期盛行一时。“如意轮观音”是密教的重要本尊,曾经在汉地掀起了一股“如意轮信仰”的浪潮。本文从敦煌壁画中出现过的以“如意轮观音”为题材的绘画,来看“如意轮信仰”的变迁。一如意轮观音,是密教的主要本尊。在敦煌壁画中,共有78幅“如意轮经变”,居各种密教经变画之最,可见其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敦煌现存的最早的如意轮观音形像是在莫148窟绘于盛唐时期的《如意轮观音经变屏风画》。盛唐 莫148窟《如意轮经变》此作共分三屏,绘于莫148窟的南壁龛东壁,内容是绘制的《如意轮陀罗尼经·破业障品第二》,屏风画每幅都分上下两部分,上面讲述了如意轮菩萨无所不在、无求不应的场面,而屏风画的下半部分则讲了持诵《如意轮陀罗尼经》的功德,可抵御各种人祸、天祸、鬼怪等。整组画面上下呼应、和谐。画面的描绘比较清新,以石绿、白、赭石三色为主基调,有故事情节,绘制淡雅,与同时期的密教经变画绘制风格不同,由于此画保存状况较差,画面有大面积的破损、漫漶,至今日,只有如意轮菩萨的形像尚为清晰。如意轮观音像在这组画中,形像未是如今常见之如意轮观音像。这组绘画中绘制的如意轮观音像只有双臂且衣着朴素,并无太多的璎珞装饰,在《如意轮陀罗尼经》中载,此经为观自在菩萨所说。又载,如意轮观音是观自在菩萨的报身,故而此图中的如意轮菩萨为此般形像。同期的密教,处于开始发展的阶段,盛唐的开元时期,天竺的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位大师陆续到达中土,并携带大量的密教经典,广泛的开始译经传教活动,史称“开元三大士”。此时密教的译经活动方兴未艾,于长安城已现密法兴盛的状况,而敦煌处于边陲地区,传播至此尚需时间(时日),故而此时的敦煌,密教处于初兴阶段。二跟敦煌关系密切的一位大德是不空三藏。不空(705-774)法名智藏,密号不空金刚。唐肃宗为了表示尊敬,只称其密号,不称其名讳,故而自其入唐后的至德三年(758)正月,朝野上下始称其“不空”。不空祖籍北印度,属婆罗门种姓,幼年父母早亡,跟随其舅到康居生活,十岁时又迁到河西一带生活。十三岁时随舅从武威郡游历至太原一带,其后又南下,十五岁时在广州至洛阳途中遇到金刚智,即拜为师,学习密法。金刚智灭后,不空前往狮子国求法,中途到广州,大传密法,天宝五年学成回国,天宝十二年(753)不空前往河西传法,在武威郡,受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礼遇,并于武威开元寺设灌顶坛,开翻译场,大事弘密。从敦煌石窟中可见一般。造大量的密教石窟,绘制壁画,抄写佛经。此时敦煌石窟中密教画像数量激增,和不空前来传法是不无关系。此一时期,“如意轮信仰”内容不断充实,不空生前总共译了七十七部经典,与“如意轮信仰”有关的如《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珈》、《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等。绘于中唐时期的莫358窟东壁门北的《如意轮观音经变》是这一时期的精品。中唐 莫358窟《如意轮观音经变》此幅壁画占据了整墙,中央是主尊如意轮观音,主尊头戴化佛冠,六臂,右手或思维或持莲花,或下垂;左手持如意轮,托宝珠,按光明山。头稍右倾,颇具动感,身后有背光,头上有一佛二僧,其上是宝伞盖,周围是诸眷属,十九身,计金刚舞菩萨、金刚缦菩萨、金刚香菩萨、金刚花菩萨、婆薮仙、功德天、二龙王、四天王、二飞天、二忿怒尊。此幅壁画同时也非常有意思。本来想要表现《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珈》的相关仪轨绘制,但是属于内供养四菩萨的金刚缦菩萨和金刚舞菩萨属于外供养的金刚香菩萨和金刚花菩萨在经中只有“结手印供养”,并无具体形像,在此处,绘出了具体形像;至于功德天和婆薮仙则是《金刚顶瑜珈千手千眼观音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中的形像。此种造像样式一直延续后世,可能为不空综合诸经论后创造的新曼荼罗样式。由于这一时期密教的流行在全国达到了鼎盛时期,此时在敦煌我们见到许多和密教相关的文物,这些文物也很生动的表现了密教的发展。三密教经历了肃宗、代宗、德宗三代的发展,到达了鼎盛,至武宗时迅速走向衰落。会昌二年(842)唐武宗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诏令全国开始毁佛,史称“会昌法难”。由于“会昌法难”,过去的皇家密教道场“皇家内道场”被解散,大青龙寺、大兴善寺、法门寺等密教道场被破坏殆尽,无数的佛像、经典、法器被破坏,僧侣被迫还俗,此难于会昌六年(848)武宗崩止。由于密教仪轨复杂,法器众多,致使其受到了颇为致命的重击,其后虽由宣宗恢复佛教,但已趋向没落。“会昌法难”之后,密教几乎再无大德,惟有智慧轮一人而已。智慧轮,俗姓丁,法全弟子,宣宗大中年间出家,曾经主持过唐僖宗时迎奉法门寺佛指骨舍利的事,此为唐代密教的最后的繁荣。自智慧轮灭后,史书上便再无有关密教大德的记载。晚唐 莫14窟《如意轮观音经变》由于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况“会昌法难”时,敦煌为吐蕃人所占领,故而灭佛运动并未波及,由敦煌石窟的“如意轮经变”为例,在密法兴盛的中唐时期只有十窟,而在密法于中原衰退的晚唐却有十九窟,这表明“如意轮信仰”在此时并未受到冲击,与之相反的是更受欢迎。这与当时的时局恐不无关系。晚唐时期,敦煌政权更迭频繁,于唐、吐蕃、旧义军三方不停的打仗争夺,战乱频频,百姓民不聊生。由于这种社会环境下,佛教兴盛,无其以“护国息灾”为主要思想的密教为甚。在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以“观音信仰”为主题的绘画达到了239幅,可以说是各种密教绘画之最。在此之后,中国进入战乱割据的时代——五代十国。由于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密教已经没落,史书上也已极少有关密教的记载。然而此时的敦煌,密教却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时期。以“如意轮经变”为例,此时有34幅与之相关的绘画,居历朝历代之最,其余的密教题材亦是出现了如此的状况。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密教在边陲地区还是很兴盛的。五代 榆36窟《如意轮观音经变》十一世纪初,党项族兴起,在河西建立了西夏王朝,此时的 敦煌落入了西夏的统治范围之中。由于西夏信奉藏传佛教,故而此时的密教题材由汉传密教迅速转为藏传密教,作为汉传密教的代表“如意轮观音”,在敦煌只有9窟壁画,应是由汉传密教转变为藏传密教的过渡时期的产物。自西夏掌管敦煌后,汉传密教就此绝迹,亦可以说在大陆就此绝迹。若要一睹汉传密教的风采,恐只能到东瀛一探究竟了。四之前我们简单讲述了以“如意轮信仰”为主线的密教在敦煌的发展历史,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如意轮信仰”的思想。如意轮观音做为观音菩萨的报身,其信仰我们也可以笼统的概括为“观音信仰”。“观音信仰”是最为普及的一种佛教信仰。在此,我们所探讨的并不是普及的显教“观音信仰”,而是密教的“观音信仰”,二者的不同之处便是显教的“观音信仰”追求的更多,是“往生净土”,而密教的观音则是“救苦救难,积累功德”。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先生认为“观音信仰”从六朝到宋代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最传统的观音信仰,也就是形象简洁的观音,将其做为神仙一般供奉;第二是密化的观音,形象华丽,名号复杂,带有一定的印度特征;第三是与中国固有的本土宗教信仰相结合的观音信仰,如水月、白衣、放光菩萨、马朗妇、鱼篮、志公、僧伽、万回等十生观音信仰。如意轮观音信仰做为密教观音信仰的代表,具有很广大的信仰基础,而且利益广大,据仪轨供养如意轮观音,可以得到息灾、增益、敬爱、调伏等四种成就法。而且持诵如意轮观音心咒还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据唐义净《佛说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载,诵此咒的功德有:1、所求如意;2,摧破恶业;3、悉除病苦;4、鬼神不害;5、不畏刀兵;6、无有横死;7、战阵胜利;8、净讼和解;9、见佛菩萨;10、现世成就;11、人天钦敬;12、莲华化生;13、识宿命智;14、不堕恶道;15、诸佛皆说。具有如此众多的利益功德,民众怎能不去信仰呢?由于如意轮菩萨手中持的“如意轮”和“摩尼珠”,更代表了满足一切祈愿,故而信仰的人就更加多了。且密教又具有持咒、仪式等多种特点,使之更为神秘化。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越是神秘的东西就越具有法力,越能灵验,故尔越能吸引信众,再加上民众的宿求比较简单,无非就是保平安,求财、求福等比较现实的愿望,而这正是禅宗等启人智慧的法门所不能给与的,故而密教“如意轮信仰”才受者众多。由于这种比较直接、比较接“地气”的佛菩萨,故其信仰极为广泛,加上战乱年代人祸频繁,求其保平安的人会更多,所以会出现五代时敦煌藏有大量的“如意轮经变”画的情况。但是其修法过程富丽堂皇,非一般平常人家难能一修,所以其于太平之世兴盛,于战乱之时消亡。信仰的百姓多为现实的,太平之时到寺院里布施钱财,求佛菩萨保佑,而到了战乱之时,人们忙于逃避战乱疲于奔命,自己的命尚还不保,谁还会去拜佛呢?故而导致了走向衰落。由敦煌的壁画,我们可以一窥密教信仰的变迁,以及从密教信仰所反映的社会变迁及人情冷暖。参考文献:《敦煌石窟全集·密教卷》敦煌研究院著【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03年第1版】《中国密教史》吕建福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第1版)《敦煌解读·神秘的密教》彭金章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第1版)《密教传持与唐代社会》夏广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师傅微信:262412998点击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