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丨弘扬中医传统文化精华,建设“健康中国”

明灯易学 六爻纳甲 9.6K+
公众号:明灯易学 微信号:262412998

理论学习丨弘扬中医传统文化精华,建设“健康中国”

理论学习丨弘扬中医传统文化精华,建设“健康中国”

刘蔚

中医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医。其中蕴含的驱瘟断疫文化,更是数千年来护佑中华民族得以无数次摆脱各类瘟疫席卷的厄运而生生不息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中华传统医药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这就意味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在新时代,对中医驱瘟断疫文化等传统文化精华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可为提升我国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重大瘟疫,虽然并非常常发生,但必会时有发生弘扬中医。这是中医驱瘟断疫文化在归纳瘟疫发生的客观规律之后产生的提醒与告诫:人们必须保持对重大瘟疫的警惕之心,万万不可因为一段时期没有重大瘟疫发生就放松警惕。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有天行瘟疫病者,即天地变化之一气也,斯盖造化必然之理,不得无之。” 孙思邈将瘟疫发生的原因归结为自然之理,摒弃鬼神之说:“原霍乱之为病也,皆因饮食,非关鬼神。”并视瘟疫发生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北齐杂家著作《刘子》中有:“寒暑不时则疾疫。”宋代养生专著《混俗颐生录》有言曰:“气候小差,人多疾疫。”可见孙思邈对瘟疫发生论的科学、客观分析,在中医驱瘟断疫文化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了解重大瘟疫必会时有发生的客观必然性,这就要求人们即使在一段时期并无重大瘟疫发生之时,也保持忧患意识、警惕意识,并时时刻刻、一如既往地重视传承弘扬传统医学中荟萃的对抗瘟疫的药方、思想等中医传统文化精华。

二、驱瘟断疫,是众多传统中医名著中共有的、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弘扬中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发表获得诺贝尔奖的演讲时,以《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为题,盛赞中医名著《肘后备急方》等对世界医学发展的贡献。我国晋代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防治疟疾的记载,就属于医书中的驱瘟断疫内容。据《道藏》收录的《葛仙翁肘后备急方》权威版本,医书中“治卒霍乱诸急方第十二”“治伤寒时气瘟病方第十三”“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治卒发黄疸诸黄病第三十一”等篇,共有防治霍乱、疟疾、黄疸等驱瘟断疫的医方270余条,占比高达医书记载全部医方数目的21%,可见中华传统医药文化对于驱瘟断疫内容的珍视。

三、中华传统医学的养生学极其发达,这是中医学区别于其他民族医学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体现的是“防重于治”的特色智慧,这与中医驱瘟断疫文化密切相关弘扬中医。《黄帝内经素问遗篇》提出:“即正气存中而神守其本,即邪疫之气不犯之。” 以养生学提高免疫力,是日常对抗瘟疫来袭的重要方法。一些重大瘟疫突然发生之时,尤其是非典、新冠等人类未知病毒入侵的最初时刻,即使高水平医学家也措手不及,很难做到及时准确诊断、有效治疗。人们对未知瘟疫的逐渐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漫长的对未知瘟疫的认识过程中,以养生学来提高人体免疫力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之举。养生学的学科目标,是提高免疫力,减少人群中的亚健康比例。在现代医学视野中,亚健康人群,免疫力相对低下,在疫病面前即危险的易感人群。未知瘟疫一旦发生,迅速传播,夺命无数。在瘟疫尚未发生的平日,就大力提倡以养生学提高免疫力,日积月累减少人群中的亚健康比例,对于驱瘟断疫,实在是未雨绸缪的良策之一。

“十四五”规划将“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正式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弘扬中医。维护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是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民生大事。传承弘扬中医驱瘟断疫文化,防治各类瘟疫,降低瘟疫危害,是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应有之义。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研究员弘扬中医,本文系省社科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医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关联研究》(编号:XSP17BZZ097)阶段性成果)

[责编:李絮枫]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师傅微信:262412998点击复制